为什么我总是爱上不选择我的人?

——关于依附创伤、情感疏离与亲密关系的疗愈笔记

💔 “他们从没真正选过我,但我却一直在选他们。”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验? 你喜欢一个人,付出很多、等他回讯息、对他的冷淡一次次找理由;你总是在关系中主动、包容、理解,但最后发现——你一直在等待一个根本没有打算真正选择你的人。 你可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, 但其实,这不是你「不够好」,也不是你「太黏人」, 而是你过去的经历,正在影响你如何爱人、如何期待被爱。

Make An Appointment
作者信息:
逸嘉是一名骄傲的酷儿心理咨询师,现居于塔卡隆托(殖民政府称为多伦多)

🧠 这不是偶然,而是「依附创伤」在说话

如果你从小在缺乏安全感的关系中长大,比如父母忽冷忽热、只有听话才会被接纳、情绪被压抑或忽视,那你很可能形成了「不安型依附」。

这会让你在亲密关系中:

你可能并不真正「爱上对方」,你爱上的是一个熟悉的动态——那个你从小就习惯的、需要证明自己才有价值的感觉。

🌈 对于酷儿族群,这种痛有时更深

许多酷儿、非二元、跨性别者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:

于是,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悄悄地喜欢、偷偷地渴望、静静地等待。我们对爱有很多幻想,但很少信任:爱真的可以公开、安稳、不用演。

🕳️「隐性恋」或「不能说的爱」让我们习惯了“不被选」

你是否曾爱过一个「不敢公开」喜欢你的人?
你们可能相处亲密,但他从不在公开场合提你,甚至说“我们只是朋友”。他可能还在柜子里,也可能内心还有很多性别与性向的挣扎。

你告诉自己:「他只是还没准备好。」
「他很敏感,我要体贴。」
「也许我再多等一下,他就愿意爱我了。」

于是你变成了那个「温柔理解」的空间,
他在你身上探索自我,而你却被留在原地,得不到一个明确的回应。

你以为那是爱,其实那是你习惯了不被选。

🌪️ 内化的羞耻感让我们以为:有一点点回应就够了

当我们从小被教导“你的爱是错误的”、“你太敏感”、“不要那么娘”,
我们会不知不觉把这些声音带进成人的关系里。

我们开始相信:

只要对方愿意回讯息、偶尔亲热、没有完全离开,就已经很好了。
我是不是要求太多?是不是自己太敏感?

但亲爱的,这不是你太多。
这是你从未真正被接住过。

🌱 疗愈之路是什么样子的?

1. 辨认「熟悉感」 ≠「安全感」

你渴望的可能不是这个人,而是他带给你的熟悉——那种“我只要再努力一点,就会被爱”的幻觉。

2. 允许悲伤

允许自己为那些从未被真正选择的自己感到悲伤。你不是软弱,而是在面对真实的需要。

3. 停止浪漫化「情感疏离的人」

冷漠不是神秘。模糊不清不是暧昧,而是一种情感上的缺席。

4. 你可以拥有安稳的爱,不只是激烈的爱

你值得的是持续的回应、温柔的确认,而不是一时的激情。

5. 找一个安全的人一起疗愈

依附创伤是关系中的伤,需要关系中的安全来疗愈。你不需要一个人做完这一切。

💌 写给那个还在等的人

你不是太黏,也不是太怪。
你只是在努力让爱发生。
但亲爱的,你不需要一直努力。

你值得被真正选择,不是因为你做对了什么,而是因为你本来就值得。

📣 如果你想好好谈谈这些,我在这里

我是一位酷儿、创伤知情、双语的注册心理治疗师
专门支持有情感模式困扰、依附创伤、性别或身份困惑的你。

如果你愿意踏出一步,我提供 15 分钟免费咨询,欢迎你写信或预约。

👉 点击预约